- 【转载】 宝哥:我就是去挑刺的,却没想到…
-
我的日志
来源:三生每年两会,中国制造都会成为热议话题。前年是“日本马桶盖”,去年是“工匠精神”,今年则是“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们的热议,其背后都是国家和民众的需求。让人欣喜的是,这种需求引导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去关注创新、关注管理、关注细节,让中国制造不断成长蜕变。
但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这条路任重道远。也正因为这样,常有人会说“我们应该更多去支持和包容国货”,言下之意是,国货纵然有所不足,但请不要老是去挑刺。我倒是觉得,“挑刺”正是企业追求卓越的进阶之路。今年春节期间我到日本考察,就怀着“挑刺”的心态,观察到了几个小细节。
不同的酒店,同样的米饭在国内吃早餐,我几乎从来不吃米饭。但在日本的这十来天,尽管酒店有丰富的餐食可供选择,可我每天早上都会想着吃米饭,配上味增汤,再搭一点水果,这么一顿早餐吃下去很扎实,出门考察、谈事情,一直到中午也不觉得饿。同样的,我在国内出差也是很忙,酒店早餐也不是没有米饭,但我却不太愿意选择米饭,吃点稀饭和面包就算了。为什么呢?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日本大大小小的酒店,做出来的米饭都是一样的软度,一样的香味,一样的热度。每天吃早餐的时候,我还留心比较了一下不同酒店里的米饭,却发现几乎吃不出差别来。我想,除了日本的越光米久负盛名之外,这些酒店可能从洗米、浸泡、放多少水、用什么工具、保温多久后开锅,都有同样的标准流程,否则怎么会凑巧大家都是一样的结果呢?也许整个行业为了煮饭这么一件小事,都进行了切磋和交流,最终拿出了最优成果。而国内的酒店做出来的米饭,则要随意得多。有做得好吃的,也有不是偏软就是偏硬的,或者放得时间久了就凉掉了,甚至同一家酒店不同的时候去,烧出来的饭也不一样。所以我常常会想,早晨本来胃口也不是很好,早餐不想冒这个风险,还是喝点粥吧,毕竟粥的差异比较容易接受。
自动贩售机里的茶饮,居然很好喝我出门没有带水杯的习惯,在日本考察,渴了就在路边的自动贩售机里买饮料喝。由于是冬天,我都是选择热饮。每次从机器里出来的瓶装饮料都刚好是不烫手的温度,拿在手里慢慢喝,到只有一点点温的时候,也差不多喝完了。拧开瓶盖的手感也是刚刚好,既不会拧不动,也不会用力过头让饮料洒出来。最关键的是,好喝。喜欢喝茶的人,很少会买瓶装茶饮,总觉得它的味道和冲泡出来的茶差别太大,喝起来有点怪。但日本街头自动贩售机里的茶饮,却让我喝出一股自然的茶香味。回国以后,我就在想,同样是瓶装茶,日本的茶和国内的茶到底有什么区别?于是,我特意去超市买了瓶装茶来喝。首先打开瓶盖时“砰”的一下拧过头了,然后喝到嘴里感觉不是那个香味,再喝一口试试,依然觉得怪怪的,最后这瓶茶也没能喝完。我带着挑刺的心态,想去挑一挑号称“匠心”和“品质”的日本产品的刺,没承想回来却挑起了国货的不足。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在想,像这样夸邻国产品而批评本国产品,会不会让很多人不高兴?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愿正视这种不足,又何来超越?我曾读到吴晓波的一篇专栏文章《抵制洋货运动的起源》,“自二十世纪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抵制运动发生在1905年,对象是美国货。”这么算起来,至今已经有100多年了。这100多年里,中国不止一次地发生抵制洋货运动;同样也是在这100多年里,全球化的发展让整个世界都难以退回到各自闭关锁国的状态。真正有效的抵制,不在于情绪和口号,而在于做好产品。我希望未来,不需要别的什么理由,用户自然而然就会选择中国产品。这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评论(0)
点击次数(1070)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