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圣博士

各位同仁和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umbershire1,分享美丽与健康!  

文章数量:695

点击人次:2305523

博文分类
搜索
【原创】 食物中的四气与五味——理君博士《自然健康疗法》

健康讲坛

“节饮食”的重点在一个“节”字上。可能有人会问“节”是什么意思,是少吃点还是多吃点呢?其实饮食量的多少,只是“节饮食”的一个方面。

从中医上来说,“节饮食”其实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要过饥过饱,过饥不好,过饱也不好;另一方面还包括中医里的一个基本概念,叫四气五味。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阐述“节饮食”的原则。

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四气五味是什么概念呢?中医把食物从属性上分成“寒热温凉”四气,还有就是食物本身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前我讲过人体五脏体系的一个模型图,在这个模型图里,我也讲过五味,而且是说五味入五脏。那么,除了要节制自己的饮食,使自己不要过饥过饱外,还要注意四气五味的调养。

关于气与味的概念,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例子。比如说,今年刚刚下来的龙井茶,主要是要它的气,就是要它芬芳的气味,但是如果把龙井茶用开水煮1个小时,茶还能喝吗,它芬芳的气味早已没有了。

如果中药没有经过煎煮,而是把中药直接放在蒸锅里去蒸,那么它的有效成分也一定出不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根据气与味的原则来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说,中医对食疗方面非常讲究,它首先讲的就是气和味搭配的概念,然后讲的是食物之间搭配的合理性。

《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对我们的饮食给出了一个原则上的指导,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什么是“形不足”?“形不足”就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已经非常弱了,比如说久病在床、濒临死亡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说一个人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而这时候,给他煮一点参汤,用东北的野山参,这样补气非常有效,就可以延长他的生命。我和一些老中医大夫在一起探讨的时候,曾经说起野山参究竟有什么作用。他们给我讲过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老爷子病危快咽气了,他的儿子端着参汤赶到床前,说:“老爷子您张张嘴,这是千年人参熬的汤,您赶快喝两口。”喝了两口,老爷子醒了,儿子赶紧问:“老爷子,家里边您的那些财宝都搁在哪儿了?”等老爷子把这些财宝藏的地方说出来后,又咽气了。虽然这是玩笑之谈,但是也说出了山参的补气作用。补气主要是补虚,就是体质比较虚弱的人,靠气来补。

味又是什么呢?就是通过长时间的煎熬、煎煮,把食物里最精华的一些东西保留下来,这些东西是补精血的,按中医的说法也就是滋阴的。比如说,我们吃的大餐里,像鲍鱼、海参等,像这类东西它本身就是药。而鲍鱼和海参一定要长时间地煎熬,而且要用高汤,如果没有好汤去调味儿,它的味道就出不来。这些食材都要长时间地熬才行。

食物的养生特性

有一本医书叫《温病条辨》,是清代的名医吴鞠通所写的,他就把海参、鲍鱼等作为一个滋补的材料写进去了,认为这些都是食疗非常好的材料。《温病条辨》是中医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中作为药物来用的食物,为数不少,粗略统计有七八十种之多,其中包括谷类、果类、兽类、禽类、菜类等。按照中医温病(外感病)的说法,有外感初起,邪热伤津直至病后,饮食调养、运用也甚为巧妙。一味食物,因其干鲜不同,其效用也是有别的。比如说,经常见到的荷叶、鲜荷叶与干荷叶的挥发性就不一样,因此,夏季暑热之时,以鲜荷叶熬粥取其芳香之性,才可透邪外出,而干品自然没有这样好的功效。再比如说,经常服食的姜,关于姜的食用是比较早的。《论语》中就有孔子“不撤姜食”的记载。可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姜就已用于食物中。而且在很早以前,姜就被用于药用。

《温病条辨》中关于姜的药用就有六种形式之多,如生姜辛温,北方民间习俗用于受寒风、冷雨之后以姜、糖冲沸水以御寒,从而防止外感的发生;而桂枝汤解肌表的作用,更是少不了生姜的辛温发散之性。生姜还有中和之力,如民间食用螃蟹时要以姜、醋作为作料,这便是借用生姜的暖胃之性以中和蟹肉之寒性;姜还可辅助阳气,如《温病条辨》中的露姜饮,即以人参之甘合于生姜之温,以辅助阳气。顺便提一句,南方有些地方蒸螃蟹的时候要放些紫苏叶的,也是取紫苏辛温之性,解螃蟹寒性的。

果实入药也是比较久远的,其用法与食并无大异。如山楂酸甘微温,具有消积化食的作用,并能化淤,单独服食可以治疗食积,与麦芽、神曲合用则效果更好,习惯上我们将这三味统称为“三仙”,且在当今临床上极为常用,尤其是普遍用于小儿停食积滞,效果颇佳。其实这种用法在民间也广为传用。

«上一篇:“思想”要产生在直销产品问世前   下一篇:糖尿病与饮酒——理君博士《自然健康疗法》»

评论(0) 点击次数(3783)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