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人才改造新型人才
http://www.dsblog.net 2011-10-19 09:41:52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我国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大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教育创新,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目标,以灌输教学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改革教育管理,以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以创新教育理念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理想和创新偏好。创新型人才的首要特质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愿,热衷于创造性活动,他们不满足现状,具有很强的求新求变的理想和偏好。培养大学生树立这种创新理想和偏好,首先需要更新高校的教育理念,克服狭隘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以超越性的人才培养理念,激发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创新激情。这些年来,我国高校中普遍流行狭隘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把学生能否掌握一种有用的技术、技能,甚至毕业以后能不能赚钱,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显然,这种狭隘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最多只能培养出工匠,培养不出创造者。学生的创造精神与他们的理想抱负是紧密相连的。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成功的欲望和执着的追求,将使学生不满足于一般知识的学习,不安于现状,而是努力去追求更新的知识,更高的境界,必然迸发出高昂的创新激情。因此,大学应该确立一种超越性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引导学生去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和事业目标,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开拓他们的创新视野。
以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灵魂,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品质,它以寻求创新知识和创新成果为导向,以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为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打破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手段。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在保障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以丰富多样的选修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要求;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科最新知识和创新方向的介绍,注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传授。学校应该给予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甚至鼓励教师进行基于自己研究的个性化教学,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特长。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三向互动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答辩析疑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促成学生形成创新观念,获取创新成果。创新活动是具有显著独特性的活动,创新人才是具有突出个性特征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在统一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特殊才能和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发掘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才能,促使其做出创新性成绩。
以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主体去开展创造性活动,获取创新性成果的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但更需要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来促成和提升。本质上说,创新能力就是一种实践能力,包括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因此,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和提倡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研究小组、业余爱好组织,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校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允许有条件的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尝试等。大学应该减少必修课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去参与各种创新活动。同时,学校应该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资助学生的创新活动,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条件。
改革教育管理为大学生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创新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宽松的环境,任何僵化的、刻板的、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都会扼杀学生创新激情和才华。这就要求大学在管理上要进行改革,要逐渐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以维护教学教育秩序为主要目的刚性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的柔性教育管理方式。必须真正落实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培养学生的健全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明确学校的一切管理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管住学生。比如,在学籍管理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已的爱好和特长,自由转换专业,甚至转换学校,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创新精神;同时,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一定年度内选择修完课程的时间,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在就读期间休学去从事一段时间的创业或其他社会创新性活动。在课程学习和成绩评定上,要更加具有弹性,一方面是加大选修课程的数量,给予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来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在成绩评定上,容许一定的课程替代,允许一些有特长的学生,以创新性的成果(如研究论文、发明专利等)来替代一些课程的学习和获得相应学分等。人是环境的产物,高校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营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 2024新经济风云榜暨知识经济专家委员会议
- 规范直销产品价格秩序 重点审查价格欺诈行为
- 直销从业人员发现直企价格违法行为可这样做
- 《中国直销行业现状分析》报告重点解读
- 1999-2024:APEC成窗口 助直企走向世界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